九鼎艺术的由来
    相传,九鼎是夏禹治水成功后铸成的。当时天下分为九州,即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夏禹治水成功后,他利用九州进贡得来的金属,铸造了九个鼎,将勘测所认识的这些地理状况,按九州划分,分别铭刻在九个鼎上,象征九州,各部落首领必须向联盟首领禹进贡,各部落首领每次进贡时还必须朝拜九鼎,九鼎当时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夏、商、周各代帝王将它作为传国之宝,十分珍视。这就是"九鼎之尊"的来历。“九鼎艺术 ”寓意为“九州艺术”——全国乃至世界的艺术、是“鼎”级艺术的写照,是艺术领域的风向标,是行业领域的倡导者。 “九鼎艺术”——寓意为全国至高无上的艺术!
 
    书画评论文章
 
独辟蹊径南宫碑—寇学斌书法浅析

发布时间:2008-04-22
书法作为一种民族传统艺术,虽然是无国界的,但由于其与周围的文化氛围、风俗习惯以及习书潮流等有直接的联系,因此书法还是具有一定地域性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定的地域可形成一定的书法特点。前几年红极一时的“广西现象”,篆刻中的“小刀会现象”,都是地域艺术的正常现象。清代著名散文家、书法家张裕钊书撰的《南宫碑》,现存于河北南宫县,南宫碑是他64岁时的作品,所以笔势劲健,比较娴熟地体现了他的艺术风格。该碑字体里圆外方,笔锋劲健有力,曾被誉为“在近代书坛上别开生面,独创一格”,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而当代在河北地区,涌现出以河北籍书家李守诚为代表的一大批习南宫碑体的书家和爱好者,河北宁晋县人寇学斌就是其中一名佼佼者。
   寇学斌自幼聪敏好学,尤喜书法,他初习颜柳正楷,并得益于原河北邯郸市书协主席江子令先生的悉心指导。后改习魏碑,以张裕钊的《南宫碑》为范本,三十余年笔耕不辍。他在运笔、结构上极下功夫,并持之以恒扎实苦练。其榜书行笔深蓄古风,字体雄浑高穆,凝重质厚,气象雍容;其楷书济刚柔俊逸于毫端,具有劲拔雄奇、气骨兼备的特色。总体来看,寇学斌先生书法依然带有鲜明南宫碑(张裕钊体)的风格特色。
观寇学斌的书法,风格鲜明,笔墨娴熟。更为难得的是,寇学斌先生能在南宫碑的基础上,揉入江子令的行隶笔意,创作出了既不失南宫碑之特点,又展示自己秀逸洒脱之神采的书风。当然应该指出的是,他的书法依然没有跳出南宫碑的藩篱,同时在取法上,也有失偏颇。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清人张裕钊的北碑书法,虽特色鲜明、造诣极深,但难免有匠气、俗气之嫌,且笔墨也较为单调。而寇学斌在此基础上,只是加入了当代书家的一点元素,和李守诚先生在南宫碑基础上,熔颜柳、黄庭坚、何绍基于一炉,自然高下立判。另外,观其书法在老辣和变化方面,依然存在比较大的提高空间。

艺无止境,1955年生人的寇学斌正值书法创作盛年,相信他在今后的书法艺术的追求上,不断认识自我,更新自我,超越自我。衷心祝愿寇学斌先生的书法艺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苦竹斋主

 
   
书画服务中心 WWW.SH1122.COM